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0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共享单车出海是噱头还是号角

[复制链接]
202 0
5.jpg

共享单车,即自行车共享被称为被世界拷贝的真正中国原创互联网创新。除了资本热捧和媒体大幅报道之外,它也成为了中国原创走向世界的标杆。

无论是摩拜(Mobike)还是ofo小黄车,从在中国国内的扩张开始,从一线城市发展至二、三线城市,立足未稳,竞争态势还不明了,资本就已经逼迫其将发展触角伸向了海外。

有桩到无桩

其实有固定停靠点的,也就是所谓“有桩”共享单车在海外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例如加拿大蒙特利尔的Bixi就是一种有桩型的共享单车,从2009年开始,其存在也有8年时间了。

中国原创的“无桩”共享单车,依靠的是GPS定位设备的大幅度价格下降以及手机支付的普及。

不为挣钱为数据

资本热捧共享单车的理由是它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单车要挣的不是那点点租车零花钱,要的是后面大数据和海量用户的想象空间。

当然,风险投资的热捧本身也不需要什么现实的盈利理由,一个好的主题不断炒作,自然会有接盘侠。而原来的有桩共享单车系统例如纽约的Citi Bike、巴黎的velib,满足的很大程度上是旅游者的需要。而旅游者肯定不是提供大数据的稳定用户群。

海外竞争者

在中国共享单车出海的同时,海外的共享单车模仿者也在拷贝中崛起。在东南亚地区,新加坡的oBike在获得了4500万美元B轮投资后,不仅仅在东南亚,也快速进入德国、澳大利亚。

在美国,中国共享单车由于当地法规受挫,而美国本地共享单车LimeBike凭着对美国办事方法的熟悉,进入西雅图等大城市。

法规限制

中国共享单车出海的最大难题是欧美细致严格的城市法规。这也是中国共享单车出海目前的集中地在东南亚的原因。东南亚的发展阶段和文化与中国的情况较为接近。

除了法规的限制,共享单车在欧美扩张还会遇到一个和中国不同的国情。欧美的汽车文化相对成熟,整个城市系统是围绕着汽车设计的,这个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没有中国的需求那么强烈。

加拿大尚未进入视线

有趣的是,虽然加拿大华人众多,但目前还没有中国共享单车将其纳入视线。但可以想象,迟早中国共享单车也会在加拿大做些尝试。即使不是来自中国,华人中肯定也会出现积极的模仿者。

例如,蒙特利尔,原来的有桩共享单车Bixi一直麻烦不断。但蒙特利尔自行车文化流行,又是欧美文化的交汇地。作为进入欧美前的练兵场再合适不过了。

<blockquote>

资本寻找的是一个好故事”

</blockquote>

中国共享单车出海,目前作为中国互联网模式出海的标杆,看似很热闹。但不得不说,在国内共享单车竞争不明了,共享单车模式为成熟的情况下在海外闹出大动静,它背后的资本催动力显而易见。共享单车海外的发展是为了在国内的共享单车竞争中占据更佳的舆论态势。

中国的创新有强烈的资本运作传统,而缺乏推动技术发展的动因。共享单车也无法跳出这个怪圈。

资本的接盘侠永远是在“炒作”和宣传的推动下催生的。共享单车出海在当下还仍然是形式大于实质,虽然中国共享单车推动了全球资本对共享单车项目新一轮的热情却是事实。

而资本的推动力一旦加速,并不是操作者所掌控的。资本寻找的是一个“好故事”。中国共享单车出海就是这个好故事不可缺少的情节和高潮。

来源:加广中文、www.rcinet.ca、微信ID:radio-canada





作者: 沈二 | china@rcinet.ca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温尼泊华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5

粉丝

44947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7 11:45 , Processed in 0.022707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