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80后”张锋入选!六华人当选2018美科学院院士

[复制链接]
130 0
                       
2018年5月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官网公布了新当选院士名单。

因在原创性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与持续成就,84名美国科学家以及21名外籍科学家当选新一届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于1863年由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宣布成立。目前共由三部分组成: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美国医学研究所,它们分别于1916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从起初的50位成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现在已经发展至2382名成员,其中有482名成员为外籍院士(即拥有除美国以外国籍的学者),大约有200个院士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历年当选的美国科学院院士或者外籍院士名单中,有很多华人学者的身影,<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包括李政道、杨振宁、施一公、袁隆平等著名科学家。截至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在职院士总数达到2382名,外籍院士为484名。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2018年美国科学院院士(华人学者):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扬(Yang Dan);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傅?惠(Ying-Hui Fu);

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Huajian Gao);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文小刚(Xiao-Gang Wen);

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Haifan Lin);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Feng Zhang)。

6位华人学者中,除傅?惠和张锋外,均有中国大陆高校本科学历背景。此外,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4月份刚刚拿下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头衔,如今又斩获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双料“院士”。

值得关注的是,麻省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张锋年仅36岁,他因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如今连续获得美国两大院士头衔后,能否斩获今年的诺贝尔奖令人期待。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扬


丹扬本科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之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内容为神经递质分泌以及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之后,她在洛克菲勒大学以及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视觉系统的信息编码。

丹扬曾经获得阿尔弗雷德?P?斯隆研究奖学金(Alfred P. Sloan ResearchFellowship),贝克曼青年研究者奖(Beckman Young InvestigatorAward)等奖项。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傅?惠



傅?惠博士1980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取得食品科学学位,1986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生物化学以及细胞生物学学位。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进行三年博士后研究之后,傅?惠转到贝勒医学院(BaylorCollege ofMedicine)继续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人类基因组。结束博士后研究之后,她曾在业界工作过四年,后返回学术界,担任犹他大学研究助理教授。

2002年,她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合作者LouisPtacek一同组建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为:定位人类睡眠基因,揭示人类睡眠调节以及人体节律的分子机制,研究脱髓鞘疾病的小鼠模型以及对健康髓磷脂有帮助的miRNA进行分类。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美国布朗大学教授高华健



高华健教授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哈佛大学工程科学博士学位,2000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2001年起担负联邦德国Max-Planck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2006年1月至今任美国布朗大学终身教授。2011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他的研究领域包含了断裂力学、薄膜力学、工程及生物系统的纳米力学、位错及塑性理论等材料科学及固体力学等。高华健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ISI引用18600余次,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学者过去20年中的引用排名第一。高华健是目前国际上60岁以下固体力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在2012年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上,他被授予四年仅一人的世界力学界最高荣誉―RodneyHill固体力学奖。授奖词中讲到“他的研究成果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的前沿”。2015年,他先后获得美国工程科学协会的最高奖―WilliamPrager奖,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材料类最高奖―Nadai奖。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



林海帆,生物学家,浙江温州洞头人。美国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终身)、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妇产科与生殖科学系教授。

林海帆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基因与发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做博士后;1994-200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先后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至今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遗传系教授、妇产科系教授、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2013年7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2014年3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林海帆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学、生殖生物学、RNA生物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并对这些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第一个控制胚胎细胞分裂的母体效应基因,证明了干细胞非对称性分裂的自我更新的理论与干细胞微环境假说,发现并命名了多种在人类与动、植物界共有的干细胞基因,包括著名的Argonaute基因家系。发现并命名新的一类遗传调控分子piRNA,(piRNA几乎同时也被其他三个实验室发现),此发现被世界顶尖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评为2006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文小刚


文小刚,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77年,文小刚自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通过1981年度中美物理联合考试(CUSPEA)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名列当年CUSPEA考试第一名。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文小刚在理论物理学家爱德华?威滕指导下学习超弦理论。

后来,他与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施里弗,弗朗克?韦尔切克,徐一鸿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1987-1989年)合作,将他的研究领域转变为凝聚体物理学。

曾荣获海外华人物理学协会1994年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和1992至1997年的斯洛恩奖。2016年,文小刚凭借着“拓扑序理论和它在众多物理系统中的应用”获得奥利弗?E?巴克利奖(Oliver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Prize),该奖项也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学的最高奖项。文小刚还兼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



张锋,男,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是当今最为人所关注的华人生物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率先获得了美国专利,并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他加入MIT,同时在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McGovernInstitute)大脑与认知科学部门,以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从事科研工作;

2013年,他的实验室开发出创新性CRISPR/Cas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基因的可靠性和效率,而引起国际关注和并因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各种荣誉;2014年,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2015年,获得“年度波士顿人”提名;2016年1月,被汤森路透评为2015年全世界19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他是名单中唯一的生物医学工程学者,也是最年轻的科学家;2016年3月,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9月21日,入围汤森路透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

2017年晋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2017年8月15日,张锋获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1 23:39 , Processed in 0.038143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