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动物界这么多同性恋 是雌雄比例悬殊导致的吗?

[复制链接]
157 0

  来源:环球科学


同性恋行为在动物界非常普遍

  灰雁是一类忠于爱情的动物,它们一生通常只与同一只灰雁组成伴侣。令人诧异的是,20%的雄性灰雁都是同性恋。在动物王国,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看似不利于物种延续的行为,为何在不同的物种中频繁出现?这一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于个体及种群有着怎样的意义?

  撰文| Brandon Keim

  翻译 | 吴非

  在动物界中,很少有谁能比灰雁更加忠贞了。绝大多数灰雁都是一夫一妻制,成年后,它们常常只与同一只灰雁厮守到老,在随后的10余年中共度余生。只有在原配去世后,灰雁才会寻找新的伴侣。灰雁对爱情的执着令我们赞叹,而更加令人惊叹的是,很多雄性灰雁的伴侣都是同性。



  根据一些研究的统计,20%的雄性灰雁都是同性恋。当然,从始至终都是同性恋的灰雁比例没有这么高,因为一部分灰雁在原配去世后,会从同性恋转变为异性恋,或是从异性恋变成同性恋,这些个体都包含在20%的数据中。

  事实上,不仅是灰雁,还有数百种动物也存在同性恋的现象。这令一些动物学家困惑不解:生殖是演化的驱动力,大多数动物都需要依靠两性间的结合来产生后代。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性恋对于物种的繁衍而言,似乎是非常不利的。但我们看到的是,这一现象在动物界普遍存在。

  必然产物亦或偶然事件?

  如果用科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想知道:动物间的同性恋行为,如维也纳大学的行为生物学家Kurt Kotrschal所言,是“自然界的某种稳定选择,还是脑部发育不可避免的产物?”同性恋是在演化这场盛大仪式中发挥了某些重要作用,亦或仅仅是突然出现的产物,并延续至今?

  对于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无法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即使是研究灰雁数十年的Kotrschal,也不敢断定。Kotrschal在一家以著名动物学家Konrad Lorenz的名字命名的研究站工作,而Lorenz最著名的研究,正是以灰雁为实验对象。


这张插图有没有唤起你对高中生物的回忆?图中的主人公,就是Konrad Lorenz与灰雁。Lorenz凭借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Lorenz看来,同性恋行为是有意义的。“我们确定,每一种天性对于生存而言,都有着独特的价值,”他在1963年的著作中,解释了当两只雄性灰雁结成伴侣时,为何常常能在种群中占据优势。Lorenz继续写道,这些同性恋雄雁的优越性反过来吸引雌性灰雁与它们快速交配,随后它们再次回到同性伴侣身边。按照这一解释,同性恋反而促进了生殖率的提升。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的解释,其他科学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同性伴侣可能履行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职责,例如帮助其他灰雁抚养其幼崽,或是守护种群,防止天敌入侵。这种牺牲自己、帮助其他具亲缘关系的个体的策略被称作“亲缘选择”。亲缘选择最典型的案例是工蜂,它们放弃了生殖,为整个群体的食物而服务。

  在Kotrschal看来,这种解释成立的可能性不大。在灰雁种群中,人们并没有找到同性伴侣帮助自己亲属的明显证据。当然,这种帮助也可能以其他更为微妙的形式展现。又或者,是动物情感系统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推动了雄性间的爱情:只有当某些物质过量时,才会出现同性恋。

  人们注意到,同性恋行为出现较频繁的物种具有一种共性:父母的职责多集中在父方或母方,而另一方则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有人认为,这或许是同性恋开始出现的原因。

  在灰雁种群中,同性恋的比例似乎与性别比例存在相关性。如果雄性数量远多于雌性,一些雄性就会互相结成伴侣。在社会等级森严的物种中,单身的个体会被压榨,处在社会下层,为种群觅食。在这种情况下,与同性结成伴侣要好过单身。按照这种解释,同性恋是社会性与竞争的副产物。Kotrschal写道,不同性别演化出的择偶目的,也可能是同性恋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些动物,一段关系的质量,要比性别本身更重要。

  性取向的多样性

  动物界同性恋出现的真正原因,可能就隐藏在上文的某一条解释中,也有可能是其他未知的因素。它们的适应性同样具有多样性:同性恋行为出现在动物王国的众多角落里,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化。“在我看来,我们无法为不同动物的同性恋行为找到一个主要的,乃至统一的解释,”加拿大莱斯布里奇大学的Paul Vasey说,“考虑到不同物种独特的演化历史,我们显然需要不同的解释。”

  在灰雁中,同性恋行为只在雄性中出现;而在另一类鸭科物种――加拿大雁中,雄性与雌性均能与同性组成伴侣。可能多达30%的加拿大雁个体都有同性恋倾向。(由于加拿大雁的性别难以区分,通常只有专门研究该物种的人才能予以区分,这可能导致数值被低估。)


加拿大雁

  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的动物学家Claudia Wascher认为,与个体的颜色、身高等特征不同,性取向不是简单的遗传,子代中同性恋个体的比例也不是固定的;相反,如同其他性格特征,成为同性恋的几率因个体而异,社会、环境都可能对这一几率造成影响。

  Wascher将乌鸦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明看似天生的行为特征,也能迅速发生改变。在欧洲绝大多数地区,两只乌鸦结伴,成为凶狠的领地守卫者。但在西班牙北部,由于这里食物充足但能建窝的地点很稀缺,这些乌鸦组成大型、互助的哺育团队。当我们将瑞士的乌鸦蛋放进西班牙北部的乌鸦窝中,或是按相反的方向运送,这些乌鸦出生后立即采用了新乌鸦种群的生活方式。

  “同性恋行为可能与之相似,”Wascher说。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不同的环境对物种同性恋的比例产生影响。一些有趣的研究可能会随之出现,例如在城市、乡村环境,分别对灰雁的性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当然,对动物个体而言,决定它们性取向的不是复杂的演化,而是吸引力。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在某些情感、经历的引导下,构成特殊的纽带。正如Wascher所言,“爱,就是爱。”


了解更多信息 欢迎关注科学探索微信公众号及微博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8 06:11 , Processed in 0.034015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