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3242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2007年第一届枫华奖得主

[复制链接]
3242 1


林兴正(H.C.Lim)2007年第一届枫华奖得主。---- I am gratified to see the development of TMCT as a community organization, in terms of the big expansion of its rank of volunteers and more active involvemen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Great work. Congratulation!
于2002年《枫华之声》创刊之时担任首任社长直至2006年移居多伦多。他出生于马来西亚。在其加拿大求学期间荣获Queen’s University政治学博士学位;在安省数所大学执教近10年;在曼省政府工作达八年;为社区服务近30年。先后任曼省中华社区理事会主席,曼省中文学院主席,温尼伯中华文化和社区中心副主席,曼省文化交流理事会秘书和曼省华报社长。
据林老师透露,从五年前移居多伦多一直到现在,过着安逸平静的退休生活。平时,他大把的时间主要花在读书,上网,和看电视上。林老师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中国和美国的最新动态,还有加拿大或者其他多元文化国家的最新事件。一家人都热爱旅游,他和妻子每年必定出国旅游三到四次。过去几年里,他们去过几次中国,地中海还有其他国家。除旅游外,他们还喜欢照看两个外甥,一个八岁一个四岁。林老师说他也帮外甥们温习每周中文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他深信中国语言和文化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对中国文化的这份热诚,林老师坚持帮助外甥们学习中文,希望这两个第三代华裔能够理解并精通中国文化从而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底蕴而感自豪。
自从五年前搬迁到多伦多后,除了林老师的校友会,他已经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组织的活动。但是,林老师表示,他仍然深切的关注着所有中国朋友的合法权益以及追求,还有他们所面临的生活挑战。他还提到,《枫华之声》作为一本华人新闻杂志,其设计和内容的逐步提高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很高兴看到枫华之声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拥有众多义工和忠实读者的华人组织。



颜佳 (2007年第一届枫华奖得主) ---- 热烈庆祝"枫华"杂志十周岁的生日!刚刚走过健康成长的少年期,即将迎来青春活力、光芒四射的青春期。祝福我们的"枫华"杂志越办越好,云蒸霞蔚的辉煌!
颜佳,来自美丽的山城重庆。自幼迷恋舞蹈,是学校声名远扬的文艺尖子。曾经博得部队歌舞团的青睐并被招入旗下做专职舞蹈演员。后来,在父母“学而优则仕”的压力下,她转业就读于大学,但仍不诲对舞蹈的钟爱去参加了重庆市首届大学生“校园之春”并获得舞蹈表演第一名。随后又参加了四川省第二届大学生舞蹈比赛获得二等奖和重庆市舞蹈比赛一等奖。在温尼伯的时光,颜佳热衷于参加各种华人社团活动,为枫华之友中秋晚会编排少儿舞蹈,并自编自导自演精彩的舞蹈,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
离开温尼伯来到新的城市已近三年,颜佳找到了一个对她来说颇具挑战但也很是喜欢的工作。生活也安定,因为习惯了这个美丽小城的悠闲。采访中颜老师强调,在新的环境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丰富了她不少的社交活动。作为曾经的"枫华奖"得主,她始终保持"枫华"作风,在新的城市继续做义工。颜老师说,无论走到哪里,有"枫华"杂志的陪伴,生活从来不寂寞。
颜老师希望通过这次采访感谢枫华编辑部同仁的费心和细心,使她在远离温尼伯的地方都能收到每期杂志。她说:“这就如同我与温尼伯的朋友保持着亲密的接触,了解着温尼伯华人社区的一切动向,比如初夏的野餐会,秋天的中秋晚会和春节的联欢晚会,等等。通过"枫华", 我依旧能感受着温尼伯的脉搏。”《枫华之声》已经成为颜老师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之一。“每当在杂志上读到好的文章,看见朋友们的笔名,就如同老朋友见面,那么亲切、倾心的交流。”颜老师定义自己为《枫华之声》的见证人。她见证了枫华的步步成长,对枫华之声现有的发展深表欣慰。对于枫华之声未来的发展,她希望能够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特色去教育、感染和娱乐读者,更希望《枫华之声》能由一个地区性的杂志成长为一个跨越全国的刊物。

王玉玲 (2007年第一届枫华奖得主)---期待着在枫华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朋友们还能在一起吹蜡烛。
笔名,朗月。曾经从事过与数字相关的工作,诸如财会,金融,市场等。由于兴趣所致也做过很多与文字相关的工作,比如记者,编辑,自由撰稿等。此外还参与过电台,电视台和影视剧拍摄制作等工作。十二年前移居加拿大温尼伯,被《枫华之声》那字里行间所渗透的爱深深吸引,积极投身到义工的行列,先后担任过编辑,记者,晚会主持,节目出演等各类职务。
通过采访了解到。朗月目前在公司任副总经理,先生的工作也不错,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工作和生活状态自我感觉比以前稳定了很多,并且越来越喜欢温尼伯的生活圈子。

朗月表示,枫华之声除了给予她个人很多荣誉和机会之外,由于编辑、作者、读者、义工们的经常合作,对于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协调组织的能力帮助很大。以后如果有可能的话,她会和朋友们尽力把这本杂志在内容上做到更丰富,设计上争取更精致,知识涵盖面更广泛一些。




梁莉 (07年第一届枫华奖得主) & 王高峰(09年第三届枫华奖得主)-----我们祝福《枫华之声》能越长越茁壮,其影响也越来越大!咱们甘肃省能出一个《读者》,我们希望咱们温尼伯的《枫华之声》能成为北美的《读者》!
梁莉生于秦,长于湘,其笔名“湘秦”即源于此。 她天生酷爱文学,中学大学期间曾混迹于各个文学社团,荣获过几枚奖章。湘秦在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教育专业,毕业后在国内大学传道授业解惑。于1996年来到加拿大,曾先后就读于维多利亚大学和曼尼托巴大学,2003年荣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王高峰 (黎人)作为资深诗人和作者,他的名言是:“你可以读不懂我的诗句,但你不可以忘记我的双簧小辫。”
黎人和湘秦现在居住在素里。在采访中他们提到很喜欢这个城市的中文译名。素于里,正是他们喜欢和追求的境界。素里正处在温哥华市区和美国边境之间。在说它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可以说它哪都不靠。两位老师就在这哪都不靠的地方默默地追求素于里的境界。两位老师的工作是一如既往得忙碌。黎人在西门菲莎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 工程系任教,湘秦在西三一大学(Trinity Western University)工作。每逢周末会去参加教会活动。让两位老师引以为豪的是孩子们长大了,也可以参加教会的青年乐队,为大家唱诗伴奏。一家人的生活很平静,也很充实。
他们表示,有《枫华之声》的日子,尽管多了不少事要做,但也多了很多的乐趣。每一次《枫华之声》中秋晚会的碟子,都能开心得忘了时间。黎人和湘秦以一颗感恩的心,忠心希望《枫华之声》继续发扬它的奉献,朴素,和草根的精神。《枫华之声》度过了最艰难的头十年,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他们感觉关键是要决定如何巩固和发扬,尤其是人才上,财务上,和市场上各方面的拓展。这可能也是摆在理事会面前的最新课题。建议理事会能建立一个班子培训机制从而让新义工可以得到培养, 也让老义工也有休息的机会和时间。


(王高峰,梁丽一家合影)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

粉丝

5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9 19:35 , Processed in 0.020617 second(s), 27 queries .